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经济

海宁低收入家庭实现“有尊严可持续增收”

  原标题:“我们实现了有尊严可持续增收!”

  3750元!昨天(6月21日),这一笔季度收益金如期摆在了海宁市海昌街道横山社区勤民东区周舟松面前,这已是他领取的第五个“季度红包”。

  这一天,在海宁,还有2063户低收入家庭像老周一样领到红包。红包的来源途径大同小异:他们用家庭资源性资产,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农房不动产权或者是公寓房产权,通过规范的手续向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再由政府出面将贷款资金投放到国资项目,每年获取稳定的收益。

  “一个季度发一次,一年1万多元,收益很稳定。关键是这种收益不同于其他低保补助,它让我和我的家人有一种踏实感、尊严感。”从“低保户”到“投资人”,海宁市硖石街道南漾村低保户沈魏雅家本是小康之家,只因丈夫遭遇交通事故,前后动了7次手术,仍留下了肢体二级残疾,再无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儿渐渐长大,我正愁‘吃低保’的标签可能会让她内心背上压力。现在好了,我们的增收是通过投资所得,心里好受多了。”

  从激活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源性资产入手,按照自愿原则,鼓励低收入家庭以农村“三权”或公寓房资产等抵押贷款,每户可贷6万元至25万元不等,再由政府统筹,将贷款资金投资到国资公司等稳定收益项目中。这是海宁根据自身实际创新推出的低收入家庭扶贫增收项目。

  海宁市委市政府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海宁现有的低收入家庭不少是因为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或生病造成的。纳入低保等传统输血方式只能保障基本生活,如果推出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困难家庭连启动金都拿不出来。一定要为低收入家庭的增收注入源头活水!海宁市认为,高水平的小康,不能让一户家庭掉队。

  市场经济发达的海宁,决定通过市场化手段,让一切要素充分发力,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荣中,让弱势群体的生活跟随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低收入家庭手中有什么?政府在推进发展中缺什么?两者通过什么样的利益链接机制可以嫁接?循着这样的思路,海宁2064户低收入家庭实现了靠资产生钱。“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相当于给我们家安装了一台‘造血机’。”海宁市斜桥镇庆云村低保户施建峰说,当时他是与村(社区)、市农商银行、市财政局、项目主体签订了托管协议,将自家拆迁安置的公寓房抵押,贷款15万元,入资海宁皮革时尚小镇项目,扣除年终要缴纳的贷款利息,一年可实现增收1.4万余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9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