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 泰州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崛起

黄桥新城美景

  “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70多年前,在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凶残的敌人,英雄杨根思喊出了“三个不相信”的战斗誓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泰州,是英雄的故乡!告慰英烈,如今的泰州,“三个不相信”精神已成为新时期的城市精神,镌刻在泰州前行的旗帜上。

  “没有革命老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泰州的全面小康。”近年来,围绕振兴革命老区经济,我市把“三个不相信”精神转化推进老区发展,推动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黄桥入选江苏首批“强镇扩权”试点,我市就大刀阔斧地给予黄桥老区更多权限,同时明确把黄桥作为泰兴城市副中心来规划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城市建设为支撑,产城联动,再造新优势,一座现代化的黄桥新城正在加快崛起。

  2020年,黄桥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44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8倍,年均增长13%;工商税收收入11.2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2倍,年均增长14.8%。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968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4.6亿美元。

  百亿级开发区,构筑经济新高地

  “无工不富”。 2003年黄桥组建起工业园。10多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得益于“强镇扩权”和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等政策优势叠加,通过“南北共建”深入合作推进,这家小小的乡镇工业园“破茧成蝶”,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国税开票从十亿跨越到百亿,落户企业由几十家突破到数百家,已然成为老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实现经济振兴,关键在产业、在项目。”泰兴市委常委、黄桥镇党委书记顾刚说,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黄桥工业基础薄弱,必须抢抓一切有利机遇,用足用好各类政策,以项目的加快集聚补好工业这门课。

  这些年,黄桥上下打破常规思维,破除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大力推行“跨江、跨区”发展新模式,设立“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桥工业园”“上海金桥集团黄桥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作为第一家入驻黄桥经济开发区的江阴企业,九天光电从一间租住的生产车间起步,前后多次增资扩股,成长为一家销售近10亿元的企业。正在加快三期锂电池扩产项目建设进度的三杰新能源,与世界500强企业长虹集团融合,打造长虹新能源产业园,叫响家电用高倍率锂电“黄桥品牌”。本土企业东圣生物以科技为引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跃升为黄桥工业纳税第一大户,跻身泰兴市工业十强。

  随着项目的聚集、企业的壮大,黄桥产业方向和路线越发明晰。该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围绕“两链一聚”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领军人物、核心技术为引领,致力打造电动工具电器用高倍率锂电产业链、生物发酵绿色科技产业链和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三个百亿级产业。

  传统产业升级,激发富民新活力

  近日,一份由省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智能叉车产业园总体规划》完成修编。以这份规划为引领,黄桥镇刘陈社区传统的叉车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刘陈的叉车产业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现有大小叉车制造及配套生产企业78家。

  “像汽车产业一样,小到一个轴承、齿轮,大到液压系统、变速箱等,叉车生产能衍生出数以千计的岗位,带动上万人就业,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邵鸣说,作为拥有20万人口的大镇,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致富百姓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多个乡镇合并而成的黄桥,传统产业基础深厚,除了刘陈的叉车,还有溪桥的小提琴,老黄桥的牛仔布等等。然而,由于创新度不够、缺乏规范管理,普遍存在小而散、小而乱、发展层次低等问题。

  近几年,黄桥在引进项目培育新增长极的同时,注重深挖传统产业发展潜力。其中,最令人惊艳要数提琴产业的华丽升级。

  该镇在寻求乐器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科学谋划乐器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措施,在黄桥经济开发区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大方”地拿出1000亩土地,筹建乐器文化产业园,集乐器制造、检测、展示、交易和音乐教育、音乐考级、音乐演艺、音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

  前不久,黄桥老牌小提琴龙头企业凤灵集团正式搬迁至乐器文化产业园,凭借产业园技术、文化资源优势,凤灵集团新开发的高端钢琴正式投产。跟随龙头企业的脚步,该镇一批中小乐器生产和配套企业近期也将陆续进入产业园。

  “资源的集中,不仅有利于乐器产业整体层次和实力的提升,还能彻底解决乐器生产过程中喷漆带来的环保问题,实现绿色高效发展。”黄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朱俊说,如今,黄桥小提琴产业再次步入快速发展期,乐器生产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技术、配件设备到人才储备、产品销售等现代产业体系。

  据相关数据,目前,黄桥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达到220多家,从事和提琴有关工作的达到3.5万人,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余万把,销往欧美90多个国家,约占世界总量的30%,全国总量的70%,年产值约24亿元。

  同样,针对富民效应强的叉车产业,黄桥镇也十分用心。根据初步设计,该镇在刘陈社区规划了一座占地100多亩的智能叉车产业园,计划将刘陈乃至泰兴100多家叉车生产及配套企业集中纳入,跟随现代物流智能化发展方向,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开发生产智能型、环保型叉车,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

  产城互促互融,开辟城建新天地

  时而鼓声铿锵激越,时而提琴宛转悠扬,时而京韵醇厚绵长……每年“6·21国际乐器演奏日”,黄桥镇音乐生态湖畔都会向世界奉上一场“琴韵小镇”的音乐盛宴。

  徜徉于黄桥镇区,小提琴形状的生态湖泊、跟随音符跳动的喷泉、底蕴深厚的乐器博览馆以及路边随处可见的提琴雕塑等音乐元素,充分彰显了这座小城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近年来,黄桥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将城镇划分为五大功能片区,实施联动开发。西北片新区,打造城市新的示范区;北片区,打造主题文化旅游区;中片区,打造文化旅游商贸区;南片区,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东南片区,打造市场物流区。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七横七纵”城市主干道骨架网络以及6平方公里的黄桥新城。投资50亿元着力打造宜居、宜闲、宜乐、宜艺的“琴韵小镇”,建起国内首家以提琴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验旅游风景区,开发“提琴艺术之旅”,丰富了小镇文化底蕴。投资2亿元建设了集农贸菜场、大型超市、快捷酒店、市民广场于一身的邻里中心,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年初,黄桥镇政府向惠尔信企业老总徐慧民颁发了300万的镇区别墅购买券。房子还没到手,徐慧民就开始忙着寻找装修队了。“这些年,黄桥越变越美,早就想在这边‘安家’了,现在愿望成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徐慧民高兴地说。

  着眼“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去年开始,黄桥镇在黄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专家楼、人才公寓、企业服务中心等一批设施,充分发挥小城市与开发区的联动优势。

  产城互促互融,黄桥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等16个国字号称号,城镇活力不断激发,辐射力不断提升。(朱敏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96
收藏
分享